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(fā)布報告稱,盡管與30年前相比,美國年輕人掙的比父母年輕時更多,但不少人二三十歲時仍接受父母資助,還有約三分之一成年后依然與父母住在一起。
據(jù)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wǎng)25日報道,這份報告基于去年秋天的兩項全美抽樣調(diào)查完成。其中一項對象是家有18歲至34歲成年子女的父母,另一項對象是18歲至34歲、父母至少有一人在世的年輕人。
調(diào)查顯示,59%的家長在過去一年里對成年子女提供過財務幫助;44%的年輕人過去一年中收到過家長經(jīng)濟援助,這其中近七成人年齡介于18歲至24歲。
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財務資助不僅是現(xiàn)金,還包括為他們買食物和提供住處。
調(diào)查結果顯示,大約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和父母住在一起。年齡越小,住在一起的比例越高:18歲至24歲人群中,57%的人和父母一起??;25歲至29歲人群、30歲至34歲人群的比例分別為21%、11%。
這些仍未“離巢”的成年人中,72%表示自己至少以一種方式為家庭作出經(jīng)濟貢獻,比如支付雜物開支、水電費、房租或貸款。但調(diào)查并沒有說明他們實際貢獻了多少。
這些年輕人中,64%認為和父母一起住有助減輕財務負擔。許多父母也認可跟成年子女住在一起,超過七成家長表示,這種生活安排對親子關系有或多或少的積極作用。
不過,給孩子提供援助的家長中,36%的人認為這給自己帶來經(jīng)濟壓力,對收入較低的父母而言尤其如此。
皮尤研究中心認為,盡管美國年輕人在受教育程度、就業(yè)和薪資方面都超過父輩,但在一些人生重要節(jié)點上,如結婚和為人父母的時間都比較晚,這是他們成年后不會馬上離開原生家庭的一大原因。
此外,經(jīng)濟負擔重也令年輕人更依賴父母。
皮尤分析顯示,計入通貨膨脹因素后,1992年時年輕人背負的學生貸款中位數(shù)為6000至7000美元,但2022年,25歲至29歲年輕人的學生貸款中位數(shù)為1.6萬美元,30歲至34歲年輕人的學生貸款中位數(shù)為2萬美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