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延華,女,1973年10月生,德州市第五中學數(shù)學教師兼班主任。從教三十載,她始終秉持“育人先育心”的理念,長期關注問題學生和留守兒童,即使腰患重疾,仍選擇堅守講臺,用真誠的關愛和執(zhí)著的堅守改變了眾多學生的人生軌跡。近年來,宋延華曾獲感動德城十佳教師、德城區(qū)教學能手、德州市三八紅旗手、德城區(qū)優(yōu)秀班主任等稱號。
在宋延華眼中,“教育”二字從來都不只是黑板上的公式與課本里的文字,更是生活中的情感陪伴。多年來,她的家始終向自己的學生敞開。放學后,班上的留守兒童會來在這里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家常菜,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與千里之外的父母訴說思念;有心事的孩子會坐在餐桌旁,向她傾訴自己的煩惱和困惑,聽她用最樸實的生活智慧化解青春的迷惘;每逢周末,那些父母仍在奔波的孩子,總會收到她“順路來家寫作業(yè)”的溫柔邀約……這方小小的天地,早已超越了物理空間的界限,成為孩子們心靈停泊的港灣。
她常說:“孩子的心就像塊田,你多播點溫暖,就少長點雜草。”曾有學生在作文里寫道:“宋老師家的燈總亮到很晚很晚,像盞不眠的太陽,暖著每個路過的夜晚?!边@束溫暖的光,讓許多缺失家庭關懷的孩子感受到了久違的歸屬感。
常年辛勤教學讓宋延華積勞成疾。2022年10月,她被確診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,疼痛日夜折磨著她——白天無法久站久坐,夜里輾轉難眠。即便如此,她依然靠大把止疼藥堅持上課。直到家人不斷以“耽誤治療可能導致下肢癱瘓”的醫(yī)囑相勸,她才同意住院手術。得知要暫時離開摯愛的學生和講臺,她忍不住哭了。
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??尚g后康復的每一天都是煎熬——植入鋼板的劇痛讓她夜不能寐,連最簡單的翻身都要靠家人幫助??僧斒謾C里彈出一條條學生發(fā)來的視頻,畫面里的孩子們高聲喊著:“‘宋媽媽’,我們等您回來!”這位在病痛中始終堅強的老師,終于忍不住淚如雨下?!拔乙欢ㄒ禳c好起來,”她抹著眼淚說,“孩子們還在等著我?!?/p>
剛能勉強下床,她就咬牙開始了康復訓練,并堅持每天躺在病床上,通過視頻為后進生輔導功課、談心鼓勵。有時講完一道題,便已臉色煞白,額角沁出細密的冷汗。醫(yī)生叮囑至少休養(yǎng)三個月,可當身體稍能支撐,她便悄悄去了學校。同事們見她扶著墻一步步挪進教室,既心疼又敬佩,紛紛勸她回家休息。她卻搖搖頭,微笑著說:“只有在課堂上,我才渾身充滿力量。”
術后恢復的日子里,辦公室角落那張簡易折疊床成了她最親密的“戰(zhàn)友”:上課回來疼得受不了就躺一會兒;無法長時間坐著,就趴在床上批改作業(yè)。憑著這份堅持,她負責的兩個班數(shù)學成績在年級始終名列前茅。
她連續(xù)三年帶畢業(yè)班,經常每天第一個到校備課,學生們發(fā)現(xiàn)她抽屜里常備止痛片,便悄悄塞來暖寶寶、護腰墊,用稚嫩的方式回應她的付出?!把鼦U可彎,初心不折!老師的堅守,本身就是一種教育?!彼窝尤A說。
宋延華有一個堅持了多年的習慣——利用業(yè)余時間親手為學生縫制布包。最初,這個溫暖的舉動只是為了彌補留守兒童“想要一個卡通包”的小小心愿;漸漸地,這些精心縫制的布包演變成了她為學生加油打氣的特殊方式。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著她的關愛,每一個針腳細密的布包都承載著她對學生的殷切期望。
她的這份情懷不僅感動了校園,更引發(fā)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——德州晚報連續(xù)三年對她為學生做包鼓勵的事情進行專題報道,今年“山東教育發(fā)布”視頻號也對她的事跡進行了轉載,收獲千余次點贊。在報道評論區(qū),無數(shù)網(wǎng)友為之動容:“這位老師真的太用心了”“老師的大愛無私,都給了學生,除了感動,還是感動,謝謝老師,辛苦啦”“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包,是老師把對每一位學生的愛、期望與不舍通過每一針每一線,融進包內”。
三年來,300多個精心縫制的拼布包從她的縫紉機上“走”到學生手中,有的陪伴著走進高中課堂,有的成了珍藏的畢業(yè)紀念。有家長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包:“這些碎布拼出的是背包,縫進去的卻是老師滿滿的愛意。”
從青春到兩鬢微霜,宋延華用三十年的堅守詮釋了教育工作者的擔當。她以腰間的鋼釘詮釋堅韌,用手中的布包傳遞溫暖,憑燈下的身影書寫奉獻。在平凡的講臺上,她證明:教育就是用一顆赤誠之心溫暖另一顆心靈,用一份無私大愛喚醒成長的力量。